海大报企业报纸

2021年8月10星期二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海大报海大强音 海大研究院动物医学研究所贾爱卿博士: 坚守科技兴农初心 翻开海大兽用生物制药新篇章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海大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大研究院动物医学研究所贾爱卿博士: 坚守科技兴农初心 翻开海大兽用生物制药新篇章

□ 作者 集团总裁办

对科研人员来说,坚持是一种态度。有的人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因为没有咬牙坚持,最后功亏一篑;有的人因为经费问题,研发只能中途终止……但对贾爱卿来说,从事动物医学十余载,对科研工作的坚持让她不仅收获了沉甸甸的科研成果,更有攻克难关后的成就感。

出身医学世家的贾爱卿,是家中唯一的兽医,坚守着最初的梦想获得了家人的认可;对科研充满热情的贾爱卿,遇到难题想得最多是如何克服,坚持着必胜信念而“守得云开见月明”;作为海大研究院的一名科研人员,贾爱卿坦言自己不用为科研经费而发愁,“有集团当后盾,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地开展研究。”

贾爱卿和她的团队研发的多个疫苗、检测试剂即将获批上市。不久前,她和她的团队被广州市总工会授予“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在海大集团做科研,环境很舒服,闷头做就对了。”

科研之路 闯关克难永不止步

贾爱卿所在的海大研究院动物医学研究所一直从事动物疾病的研究工作。走进贾爱卿的办公室,书架上整齐摆放着许多关于猪病毒病、细菌病等方面的书籍和研究报告。

从大学本科到博士,贾爱卿始终从事着与动物医学相关研究。“十几年的研究之路就像在不断地闯关。”贾爱卿坦言道,一个项目成果的落地,是几年、十几年不断的闯关过程。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精力、时间、金钱,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瓶颈。“但是在看到成果后,就像经历漫长黑暗后看到的曙光,那种心境,只有一路坚持下来的人才能体会到。”

近期由她带领团队研发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正处在质量复核阶段。“在这款疫苗的研发过程中,我们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去一一探索。”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仔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对7日龄以内的仔猪而言,猪流行性腹泻会产生致命影响,“10日龄以内仔猪发病2~3天后会脱水死亡,连治疗机会都没有,这对养户的损失非常大。”

就是这样一种可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的动物疾病,现有的疫苗却没能体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这给贾爱卿和她的团队一个机会,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投入到该款疫苗的研发之中。

研发之路,道阻且长。首先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现有疫苗为何效果不佳。“我们做了很多方面的思考,为什么现在的疫苗不能产生保护力?是免疫方式出了问题还是毒株发生了变异?”

为了解开这个疑惑,贾爱卿率领团队首选解决了毒株难题,选择了一个综合性影响较强的毒株。随后,贾爱卿与团队又将问题锁定在免疫方式上。“现有的疫苗是通过注射的形式,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攻击的是肠道黏膜,那如果我们采取黏膜免疫,效果会不会更好?”

免疫方式的调整,让疫苗研发进程整体提速。但下一个难关接踵而至——如何实现黏膜免疫。贾爱卿与团队研究发现,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可以让疫苗直达肠道,形成较好的黏膜免疫,但如何保证疫苗被仔猪吃下去后能顺利通过胃部,不被蛋白酶消化掉?

贾爱卿想到了以滴鼻的方式形成黏膜免疫。“通过给母猪喷鼻免疫疫苗,让母猪产生抗体,小猪再以喝母乳的形式获得抗体,这样就可以使母猪体内产生的sIgA抗体通过乳汁顺利抵达仔猪肠道,帮助仔猪建立起免疫屏障,并且粘膜免疫方式较注射免疫使用的剂量也会相对少一些。”

当一一攻克了疫苗免疫方式、疫苗佐剂等难关后,疫苗也来到最后一关——临床使用问题。滴鼻的方式虽然解决了免疫的问题,但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如何能实现尽可能少地人为给药,这又成为贾爱卿与她的团队所面临的新难题,“我们在考虑未来使用现代化的形式给母猪滴鼻,尽量减少人与猪的接触,保障猪舍的生物安全,也尽量降低疫苗接种的劳动量。”

团队引领 坚定信念脚踏实地

除了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贾爱卿带领团队在猪的其他疾病的预防、检测上不断探索突破,获得广泛认可。今年4月22日,国家农业农村部第414号公告批准“猪链球菌2、7、9型PCR检测试剂盒”为二类新兽药,这是贾爱卿带领团队历时多年合作研发的成果,让海大的生物制品研发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猪链球菌的病死率极高,致病血清型众多,且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力有限。而传统血清型分型检验方法工艺复杂、耗时费力,且非特异性反应大、主观判定等因素易导致结果判读错误。

“当时我们团队就想着能不能找一个简单的方法,省时又省力。基于这样的考虑,寻找到PCR的方法,实现对血清型的区分,有效快速地诊断和鉴定病原。”贾爱卿介绍称。

贾爱卿带领笔者走进实验室,介绍实验室的研究项目。

在实验室内,贾爱卿团队的科研人员们各司其职,正安静地工作着。架子上瓶瓶罐罐排列错落有致,桌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一切都井然有序。培养箱旁,科研人员们整理分类着试剂;显微镜前,一名科研人员正聚精会神观察着样本结果,时不时拿出手机对实验结果拍照存留。“我们团队做实验都非常的认真细致,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科研不允许有丝毫马虎。”贾爱卿说道。

“其实做科研、做实验的过程是十分枯燥的,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跟外面接触的很少,实验一坐一天的情况经常有。在研究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分析数据,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结果,都需要分析原因。但是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非常优秀,每一个人都有非常坚定的信念。”贾爱卿说道。

“做科研产品的开发注定不是单枪匹马,需要团队里的每一个人主动学习、相互配合。”贾爱卿说道。目前贾爱卿团队的研发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原创性的研发,二是现有生产工艺的升级改进。“要做前沿的东西就一定要时刻关注着技术发展趋势。”这就更需要团队科研人员不断学习、检索最新文献与技术,掌握临床疫病流行情况,寻求更高的突破。

“我们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大家做研发的积极性很高,每个人都日复一日坚持着自己的工作,都是为了能够早日看到项目成果落地,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病害问题,为他们的养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贾爱卿感叹道。

海大精神初心使然乐在其中

蛰伏于破晓时分,灿烂于曙光初现。贾爱卿与团队科研人员坚定信念,与海大共同探索着科技兴农之路。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就是海大每一个科研工作者不断奋斗的勇气与决心。回首在海大十几年来一路奋进的征程,贾爱卿带领团队闯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卡,正是海大精神的写照。

“做畜牧行业这么多年下来,遇到的困难、瓶颈很多,但是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想办法解决。”贾爱卿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各种语言的文献,每一页都有她一笔一划写上的注释。“很多时候也会觉得很累,但是第二天到办公室想到实验瓶颈,突然来劲了,就一定要攻克。选择了科研这条路,这就是常态,无怨无悔。”

“每一个项目的科研周期都非常长,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与支持。像我们做疫苗预防,仅仅是前期的搜集毒株分离筛选这样的基础性工作,就需要多年的积累。分离出毒株之后,回归到动物,测试毒株是否符合要求,做样本的对比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剂量、免疫的方式等等,这又要在不断的实验中进行探索。”贾爱卿说道。

谈及科研环境,贾爱卿说道:“集团给了我们非常多的支持。集团对研究院的投入是不设上限的,所以经费问题完全不用担心,这也让我们能够安心做科研,心无旁骛做研发。”

在贾爱卿看来,集团对科研的支持就像一针强心剂,打在了集团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心上。没有硬指标的要求,但奖励机制却让每个研发团队有更高的积极性、更大的动力做研发工作,主动发掘课题与产品。“海大‘科技兴农,改变中国农村现状’的使命感是我们每一个科研人员不断坚持的信念,海大的企业文化让我感受到做科研工作的快乐与收获。”贾爱卿说道。

在海大自由开放的科研氛围下,贾爱卿与团队拥有每一个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才华与能力得到充分施展。“科研就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的好技术分享出去,外面的好技术引进来,这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在海大做研发是一个正向发展的过程。现在行业对动保的需求逐渐提升,我们的施展空间更大了,这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成就感。”采访最后,贾爱卿微笑着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
ICP证: 制作单位:53bk.com
扫描关注海大集团微信
扫描关注海大集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