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中坚力量。在近期召开的 2025 年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 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海大集团被评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中表现突出集体。近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聚焦 海大如何以产业链优势助力“百千万工程”,并进行深度报道。
在广东奋力建设农业强省的版图上,“百千万工程”正蓄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海大集团——这家广东本土首家营收破千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派出超过1万名技术服务人员,常年扎根在田间塘头,帮助养殖户科学养殖、增收致富,在广袤田野上书写着“一切为了更繁荣的农村”的生动实践。
中山草鱼“翻身”高产
“这一塘草鱼亩产突破了8000斤!”中山港口镇养殖大户林老板在群里晒出的最新数据引来一连串点赞。然而,三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持续走低的鱼价与高企的养殖成本,让养殖草鱼多年的老师傅萌生退意。
是什么让“草鱼”大翻身?原来,动力来自海大集团提炼出的“高端膨化料+高密度养殖”的科学养鱼模式。草鱼养殖户林老板就是受益者之一。
记者在鱼塘边看到,增氧机卷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泛起了彩虹。“养殖密度翻倍,风险反而降了。”林老板说,在海大技术员的巡塘指导下,他通过增加放苗密度并搭配使用海大集团提供的高档膨化料,实现了稳产、高产。
中山是广东草鱼养殖分类最为精细的区域,当地形成了从苗种到不同规格成鱼的梯度化生产链和集中分级养殖模式。但近年来,受水产养殖成本高企及鱼价低迷影响,中山草鱼养殖户压力增加,亟需新模式提升增长点。
海大集团洞悉行业升级需求,基于对草鱼养殖的深刻理解,提炼出“高端膨化料+高密度养殖”的科学养鱼模式;同时依托20多年技术积淀,精准评估草鱼各阶段的营养需求,研发出长速快、浪费少、更环保的产品,推动中山草鱼高效养殖、高产盈利。
当地水产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少草鱼养殖户采用了“海大模式”,传统产业在科技的推动下“咸鱼翻身”。
海大集团相关人员告诉记者,集团常年扎根在田间塘头的技术服务人员超过1万名,还在全省建成逾百家乡村振兴技术服务站,为百万养殖户提供养殖全流程技术服务。
清远桂花鱼“游”出新天地
清远市清新区是广东省四大桂花鱼主产区之一。2019年,海大集团牵头创建清新桂花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形成“种苗繁育—养殖—加工—流通—品牌建设”全产业链格局,带动当地桂花鱼养殖模式升级。
马塘村的曾老板于2013年回乡养殖桂花鱼,但高企的成本与频发的病害让效益逐年下滑。听说产业园推广饲料养殖技术后,他果断尝试转养。曾老板说,他采用产业园推广的饲料养殖技术后,成本几乎降了一半。此外,海大集团还解决了产品的部分销路——渔获直送海大食品加工厂粗加工,再销往安徽制作臭鳜鱼。
在产业园的带动下,清新桂花鱼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23年,清新区桂花鱼产量达1.32万吨,产值约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6%与8.18%,一条“致富鱼”游出了产业新天地。
除了清远桂花鱼,在广东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海大集团在呵护好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引导优势产业、优质资源加速落地,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壮大当地特色产业,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肇庆,海大集团投资建设当地首个大规模鱼苗培育基地,为区域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基地自建成投产以来,加州鲈鱼、鳜鱼、鳢鱼、罗氏沼虾在这里繁殖、生长,被销往肇庆本地、云浮、中山、江门、佛山、广西等省内外各地,优良种苗从这里“游”向全国。
在湛江,海大集团从2022年开始打造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基地,集科研、海洋种业、工厂化养殖、物流、加工、联农带农为一体,以多种方式带动当地合作社及养殖户进行合作养殖,促进当地养殖户增收致富。
据介绍,海大集团正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共富型产业,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公司+产业园(基地)+农户”的模式,集中带动成片地区的养殖户共同发展,以产业振兴推动农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
千亿龙头企业对接千家万户
在推动产业振兴的同时,海大集团还助力当地农村补齐短板。在雷州市东里镇,海大集团的帮扶让村民感慨:“砂土路变水泥路,惠及1万多村民,现在出行太方便了!”北崛村和大岭村的道路改善、污水管道建设、村委会修缮等项目一一落地。
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海大集团在广东多地留下爱心“足迹”,比如云浮罗定市榃北村的基础道路翻新、饶平县海山镇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道路拓宽等。
当传统养殖遇上现代科技,当千家万户对接千亿龙头企业,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壮阔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文章综合自羊城晚报、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