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报企业报纸

2025年4月27星期日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海大报海大好营养 禽业大未来 海大好营养 禽业大未来 | 13亿蛋鸡背后的科技密码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海大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大好营养 禽业大未来 | 13亿蛋鸡背后的科技密码

一颗鸡蛋的科技突围

清晨,一枚鸡蛋从湖北浠水的智能栏舍滚落,它只是中国年产近3000万吨鸡蛋中普通的一枚,却折射出全球最大蛋鸡产业的科技突围。

中国,全球40%的鸡蛋从这里诞生,13亿只蛋鸡不舍昼夜构建起一座供给14亿人营养的超级“蛋白质工厂”。而这场科技变革的真正密码,不只是产蛋数量的增长,更藏于精准营养的毫厘之增,饲料工艺的微观战场,饲养模式的智能迭代。

让我们回到位于长江以北、大别山南麓,浠水是全国蛋鸡养殖的一个坐标,中国每100枚鸡蛋,就有一枚来自浠水。

曾经,中国蛋鸡养殖以散养为主,鸡群漫步田间,鸡蛋随取随用。然而,分散的养殖模式难以支撑庞大的人口需求,粗放的营养摄入导致产蛋率波动、蛋壳脆弱,

疫病风险与低效生产成为隐忧。

今天,蛋鸡工业成为中国鸡蛋供给的主流,拥有智能化、自动化产线的规模化养殖场成为主力军。在浠水及附近蛋鸡主养区域,超过60%的蛋鸡正在使用海大的饲料营养和养殖服务,蛋鸡高峰期产蛋率超过95%,一只鸡接近于每天生产一枚蛋。

蛋鸡一般要经历60天的育雏期、60天的育成期,再到长达400多天的产蛋期。

在海大的服务支持下,养户可以精准控制蛋鸡在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摄入、产蛋效率和饲料成本,从而以较高性价比的饲养方式实现蛋鸡的稳产高产,满足鸡蛋供给和养户盈利的双重目标。

在这背后,精准的营养供给、稳定的饲料质量、科学的饲养管理,构成了数据化、标准化养殖的“铁三角”。

海大的营养专家改变了粗放的饲料营养模式,深入研究蛋鸡在不同日龄阶段的精准营养需求。比如,刚出生的小鸡首先要关注免疫;到了21日龄,更需要关注肠道健康;60日龄的小鸡骨骼发育和体重要达到相应水平;到了105日龄,就要帮助蛋鸡的生殖器官和卵巢发育,为产蛋做好准备;进入产蛋期之后,如何提高产蛋率、提升蛋壳硬度、延长产蛋期,都需要在不同阶段实现差异化的营养摄入。

基于大数据模型的营养研究和规模化场景的养殖试验,海大总结出蛋鸡各阶段的

标准化营养和养殖模式。比如适配于育雏期的601518模式,让蛋鸡在60日龄达到1.5斤,消耗饲料1.8公斤。适配于产蛋期的560365/100模式,则让蛋鸡在560日龄时产蛋365枚,60-560日龄期间耗料100斤。

这还只是第一步,从营养研究到养殖应用,稳定的饲料生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较于传统的散养或人工饲养,规模化养殖对饲料产品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在自动化的智能产线上,饲料的稳定性决定了蛋鸡营养摄入的均衡性,饲料的料型、容重、含粉率、流动性等指标,直接影响蛋鸡的营养吸收和产蛋质量。

在海大的饲料工厂,生产和品控人员针对生产流程梳理出32个关键控制点,在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各个环节,采取严格的检测和管控措施,保障饲料产品的质量稳定。

建立营养和养殖标准,除了好产品,更需要好服务。在广阔山林之间,海大的技术服务人员每天奔走于各个养殖场,帮助养户科学养鸡,他们让数据说话,让标准落地,通过监测蛋鸡的长速、产蛋率、蛋壳硬度等多维度数据,及时调整饲养方式,让蛋鸡拥有舒适的生长环境,让饲料的营养价值得到充分转化。

在海大的服务引导下,浠水和周边区域的许多养户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散户扩大成规模场,海大好模式真正成为带动产业进步、创造超额价值的新质生产力。

从田间到实验室,从散养到智能化,一枚鸡蛋的科技突围折射出蛋鸡工业的跃迁和蛋白营养的丰富。今天,当我们敲开一枚鸡蛋,看到的不仅是早餐,更是如何运用科技智慧托举生命的重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
ICP证: 制作单位:53bk.com
扫描关注海大集团微信
扫描关注海大集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