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面对渡普桥下悠悠流淌的金水河,熊昌华准会想起,与海大人赤脚站在仓库,合撑油布遮盖饲料的那个遥远的雨天。
湖北嘉鱼县渡普镇,一个长江中游以南的小镇,阡陌纵横、河湾密布、鱼虾鲜美,正如《诗经》所诵“南有嘉鱼,烝然罩罩”。
受长江支流金水河的滋养,这里自古便是鱼米之乡,如今稻虾养殖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从1998年成为海大最早的一批经销商起,生于斯长于斯的熊昌华,用年复一年的跑塘口,协同海大团队,帮助许多农户养殖增收,近年更是带动小龙虾高产模式兴盛于乡野。
“饲料人一生都在奔跑的路上。”今已两鬓斑白的熊昌华快要跑不动了,幸运的是,儿子熊盼成长起来了——如今,90后熊盼承接着父亲在这方水土积淀的智慧和来自农户的信任,接力奔跑。
缘起:扎根乡村理念契合,缔结一生的合作
那个雨天,缘起1998年。
这一年,恰值改革开放20周年,海大集团第一家水产饲料厂在嘉鱼创立;刚过而立之年的熊昌华,经营畜禽饲料已近10年,是当地最大的饲料商。
(时光回到198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二十出头的熊昌华接手父亲的农资店,随着乡镇畜牧养殖业的萌发,1993年做起猪禽饲料生意。)
水产资源丰富的嘉鱼,鱼文化源远流长。上世纪90年代末,当地养鱼开始摆脱传统模式,转向饲料精养。熊昌华看好水产养殖,但苦于没有一款好的饲料产品。
1998年的一天,他遇到了跑市场的海大人。海大人向他全面介绍了海大鱼料的营养配给、技术特征等,他决定卖海大料。
当时年轻的熊昌华没想到,与刚刚起步的海大开启的这一场合作,将是人生中最长情的合作,持续一生且将交棒下一代。
从这一年,熊昌华与海大跑向美好的年华。
干一行便要精一行。自此,跑塘口成为熊昌华的日常。起初,为了驯化鱼吃料,他和海大团队下到塘里,或录音机播放或敲击瓷盆制造声音,诱鱼到水面吃料;后来,为了处理鱼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盯塘口、查资料、请教专家,用心研究养殖,日复一日,竟成了养鱼高手。
用心就能得到回报。熊昌华和海大团队的努力获得了养户信任,海大料也广受认可。熊昌华经销海大鱼料从无到有,第三年就实现销量六七百吨。
多年之后,熊昌华评价当时的海大料:“质量确实好,鱼吃得欢、长速好、系数低。这也促使我从2000年开始专门卖鱼饲料。与海大合作那么多年,海大的产品一直都让人很放心。”
产品好、推广忙。忆起20多年前骑摩托奔波乡野推广饲料的那段时光,熊昌华眼中光芒闪烁。
“那个时候海大鱼料在当地真是供不应求,海大的领导和业务员都来帮我一起搬货。由于场地不够,租了牛奶企业的仓库,碰到下雨天,为了保护饲料,我们打着赤脚,一起撑起油布遮雨。”
“饲料人,一生都在奔跑的路上。”熊昌华说,风雨无阻跑塘口是他这些年的日常。之所以如此,不单是为了推广饲料,最重要的是通过服务帮助养户增产增收,只有养户赚了,他才有存在的价值。
熊昌华的领悟,恰与海大扎根三农的理念契合:为客户创造价值。
转机:逆境中见精神,高产模式带动乡村增收
在儿子熊盼看来,熊昌华务实、讲义气。
务实,让熊昌华深入乡间塘口懂养殖并迅速打开销路;而讲义气,则让他遭遇事业上最大的坎。农村养鱼拿料多是赊账,早些年因行情下跌等原因,养户回款少;为了供应养殖需求,熊昌华不得不通过借贷周转资金。到2019年,熊昌华陷入回款难收、借贷难还的困境,差点宣告破产。
困境之中,海大带给他希望之光。在一场技术论坛上,海大技术专家告诉他,小龙虾养殖可以做到亩产1000斤,建议他做虾蟹料。
“1000斤的亩产,在当时来说几乎不可能。”但,熊昌华信了。
逆境之中见精神。熊昌华重振旗鼓钻研小龙虾,积极与华中大区鄂州海大团队合作研究高产模式。
2021年,渡普镇3位养户的塘口开始实践稻虾高产模式,即:以鄂州海大生产的蛋白含量36%的6666产品为核心,每6亩水面装1台爬水机解决溶氧问题,充足投喂精细管理,一次投苗分批捕虾。当年3月投苗,4月起捕成虾直到6月,3位养户的虾塘均实现亩产700斤以上,且成虾规格多在7钱以上。相较往年,产量翻倍,养户赚钱多了。
高产模式出来了,养殖效果彰显,标杆养户起到了带头示范效应,随后当地农户纷纷效仿并获得成功。
三年来,海大团队实践总结的小龙虾高投高产“6666模式”被证明行之有效,已在渡普镇及临近潘家湾镇广泛普及,海大饲料实现市场占比超九成。两个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大镇”。
在海大高投高产模式推动下,当地养户轻松实现亩产700斤,更有不少养户亩产破1000斤。养户挣钱了,熊昌华专销的海大虾蟹料,也从2021年开始的100吨增至2023年1300多吨。
如今在熊昌华看来,高投高产“6666模式”适合当地小龙虾养殖,他作为一个“饲料人”,能协同海大找到并推广这种模式,给广大养户带来效益,是他一生中精彩的事;当初选择做小龙虾,是他做得最正确的决定。
传承:接力奔跑,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
熊昌华的足迹遍布渡普镇乡野,90后熊盼正在追赶父亲的脚步。
打小,父亲作为“饲料人”奔跑的执着便浸入熊盼的血脉。
2018年,熊昌华将熊盼送到鄂州海大,跟着海大团队跑塘口、学技术。卖饲料,要从懂养殖开始,懂养殖,离不开跑塘口。这是熊昌华对儿子的教导。
一年后,熊盼回到店里,父子俩合作经营。如今,熊昌华坐镇店铺,熊盼跑市场。每天早上6点多,熊盼就出发跑塘头送货,了解养户需求、交流养殖问题。
“虽然累,但能帮养户提高收益(赚钱),这就是我最快乐的事。”熊盼说。
熊昌华少不了对儿子言传身教,偶尔会带着他跑塘口,跟养户交流,投喂如何、水质如何……点滴之间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和乡土情怀传递给儿子。熊盼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步着,测水、打样、调水,甚至帮养户做养殖规划,已经样样精通。
“对我和我爸来说,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熊盼说。
作为新一代 “饲料人”,熊盼看好水产业的未来,他认为行情都有周期性,涨跌之间自有市场供需调整,但老百姓餐桌上的基础消费,水产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讲究营养需求,而这,也将赋予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一个美好未来。
行业总有起落,精神代代相传。熊昌华、熊盼父子,在海大好产品好模式的加持下,以代代相传的接力奔跑,传承着“饲料人”的智慧和执着,带动乡村增产增收,也为水产发展带去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