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潮起湾区,海大扬帆”系列报道
编者按:
粤港澳大湾区,囊括9座城市和2个特区,以中国0.6%的国土面积,吸纳了全国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的GDP,堪称“中国第一湾”。
起步于湾区核心城市广州的海大集团,以22年的发展历程,在海内外设立分子公司300余家,饲料销售份额占全国的近7%。多年来一直践行“一亩塘、一千鸡鸭,一栏猪,增效千元”的承诺,成为中国农业走向工业化的一张名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企业,海大集团为推动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维稳“菜篮子”工程均做了突出贡献。即日起,南方农村报开启“潮起湾区,海大扬帆”系列报道,讲述海大在湾区的产业故事。
8月酷热,鱼塘的酸碱度和含氧量波动大,需要养殖户随时调整饲料投放和动保方案。“打个电话,就会有海龙服务工程师赶到塘边,帮我们监测,再也不用自己采样送去农资店了。”珠海养殖户张禄昌说。
2019年珠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珠海市渔业产值74.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5%。当地政府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水产供应基地”。
作为全球水产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大集团一直将服务珠海水产养殖业作为重点业务之一,先后成立珠海容川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容川)、珠海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海龙),与当地水产养殖业积极融合,以产品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化规模,以优质服务为养户发展提质升级,助力珠海擦亮产业金字招牌,被誉为海大集团的“珠海双雄”。
科技赋能 模式致富
助养户增产奔小康
“海大的研发工作者会不定期来我的鱼塘打样,跟进鱼的生长情况。”斗门区白蕉镇的养户林锦培说。
“珠海双雄”传承了海大集团优良的科研基因与优质的服务体系。珠海海龙荣获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两大研发基地,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超过2000万元,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珠海海龙的研发从养殖端入手,配方师和服务工程师勤下鱼塘,通过打样、与养户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提高研发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获得养户较高的认可度。
通过研发手段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珠海双雄”更聚焦行业重大事件,以科研的力量提供解决方案和模式。
2011年底,对虾EMS病席卷全国,亩产上千斤的虾塘收成锐减七八成,对虾养殖行业陷入困顿。珠海容川的工程师们联系养户、奔走塘头,最终摸索出“罗虾套养模式”,帮助湾区内众多对虾养户顺利度过困难时期。
“罗虾套养模式”是珠海容川以模式带领养户增产致富的缩影。近年来,珠海容川还摸索出“水底虾”综合防治思路,在珠海横山、上横和新会黄布的冬棚虾养殖中,平均养殖成功率由70%提高到90%,平均亩产量由500斤提高到700斤。
塘头服务 传授技术
促进行业共同进步
优质服务则是“珠海双雄”立足市场的另一支柱。
珠海容川成立伊始,便将优质服务刻在企业精神中,通过组织培训会、派遣服务工程师深入塘头等形式,将企业潜心研究的养殖技术向养户倾囊相授。“我们每年都会举办技术论坛,到今年已经举办十三届了。参加论坛的都是养殖高手,互相交流养殖技术,共同进步。”海容川总经理林晓光坦言,现在养户能力越来越强,愿意分享技术的养户也越来越多。“珠海容川通过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不仅了解到更多养殖技术,更让优质技术反哺更多养户,促进行业实现共同发展。”
“珠海海龙建厂前,白蕉当地一包饲料产27-28斤鲈鱼。用上‘海龙料’后,包产突破30斤。到现在,有很多养户能实现包产32-33斤。”张禄昌认为,随着海大集团进驻珠海市场,强化了行业技术的竞争和进步,鲈鱼料包产水平提升了5斤左右。
“千万别小看这几斤包产的提高,按一张塘用3000包料来计算,就能多产出1.5万斤鱼,以8元/斤的单价计算——一张塘能增加12万元的效益!”张禄昌高兴地算着账。
根植珠海 辐射湾区
“双雄”服务产业十年
2009年底,海大集团成立珠海容川,2012年成立珠海海龙。历经十年发展,“珠海双雄”覆盖当地水产料市场60%以上份额,成为当地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助推器”。
在斗门白蕉,六成白蕉鲈鱼吃的是“海龙料”;在斗门,每出塘10条虾中就有7条是吃“容川料”。“目前‘海龙料’覆盖养殖户超过1.5万户,覆盖养殖面积高达26万亩。”珠海海龙总经理丁健说,“按一包料比市场平均水平多长一斤鱼的优势,海龙料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比市场平均水平多出1.5亿左右,平均到每个养殖户就是每家多收益2万元以上。”
“珠海双雄”还将服务区域扩展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目前“容川料”已覆盖珠海、中山、广州、江门等湾区市场,“海龙料”成功辐射引领珠中山、佛山、江门等湾区主养品种。
据悉,“珠海双雄”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逾40亿元,纳税总额近5000万元。其中,珠海海龙2019年实现水产料单厂产销量45万吨,水产料单厂产销量位列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珠海容川仍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逾10%,实现逆市飘红。